来源:壹点灵心理
ID:yidianling0
最近,我认识了一位朋友。
我们聊咨询专业非常投缘,可一旦聊生活兴趣,就会发现鸡同鸭讲、气氛尴尬。
这个朋友到底是交,还是不交?我下次是约她出来,还是不约?
争取这段友谊的渴望,就像吊在喉咙口的糖,咽不下去,也舍不得吐。
你们也有这样的感受吗?
有些朋友刚见面就合不来,回头不联系;
有些朋友聊两句就很有共鸣,频频越见面。
![图片[1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fef2862ad61e5e8166fb59cc549266af.png)
还有一些朋友,部分合得来,部分没共鸣,让人有些纠结如何处理。
我查资料发现:人际关系有三个层次。
这三类朋友,分别位于人际关系的一、二、三层。
人际关系有困惑纠结,理清楚自己的人际关系层,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:有些人刚认识,也马上可以判断合不合得来。
团建时跟同事聊天,插不进去话,就知道跟这些人合不来;
但跟某个同事私聊,会发现在某个点上,彼此都能get对方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这是因为,人的社交态度可分为两类:
有的人偏向深且少的交流,而有的人喜欢浅且多的交流。
学者Gallup提出优势理论:深且少的交流,叫做“交往天赋”;浅且多的交流,叫做“取悦天赋”。
比如,单位新来一个同事,没多久就跟大家混熟了。
他热衷于聊日常、聊天气、聊旅行,每一个琐屑细节都可以大谈特谈。
可当你想要和他深入聊聊心得经验,他就有点不感兴趣、不耐烦、顾左右而言他。
![图片[2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f0e7552ab9cef82ad9cf5a507e290fce.png)
那么,这位同事就属于“取悦天赋”比较高,但“交往天赋”比较低。
这样的人往往有很多朋友,可很多朋友都对他采取同一个态度:
过把瘾就散。
也就是所谓的“酒肉朋友多,却没有知己。”
我有一位认识很多年、但几乎没有私聊过的男性朋友,某天突然问我近况。
一聊才知道,他好几个下属都辞职了,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得人心。
“我们每周都会聚餐,大家都玩得很开心,谁知道原来对我意见这么大,没人跟我说过……我这些话也不知道找谁说,唉。”
我很意外,他这样一个人缘非常广的人,竟然也会遇到“无人可说”的状况。
而在他看来,我虽然不擅长搞关系,但经常认真听别人说话,跟他截然相反。
像他这样“高取悦天赋,低交往天赋”的人,就很难与人聊一些深入的话题;
而我属于“低取悦天赋,高交往天赋”。虽然不擅长“过把瘾就散”,但很擅长与某个人深度交流。
我们生活遇到的,很多能聊上天、但聊不到一起的人,其实取悦天赋都比较高。
![图片[3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6ad263f0716a9a2bfbc616d01e3f7c42.png)
面对这样的人,我们不必思考怎么深入话题,因为对方并不喜欢深入交流。
浅浅的聊一聊,之后一拍两散,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交态度。
人的一生都在和三类人打交道:家人,熟人,生人。
生人,处于第一个层次,“过把瘾就散”;
熟人,则是第二个层次,也是最让我们纠结的层次:
网上聊到一个很投缘的异性,每个表情包都那么让人心动,见面后发现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,要不要继续相处?
聚会时认识的合得来的人,单独相约聊得很开心,多约两次发现理念还是不太一样,要不要把对方当成朋友?
带娃散步时遇到一位妈妈,两人养育方式也高度一致,聊孩子可以畅所欲言,可聊到自己沟通就无法深入了。
像这样的状况,生活中非常多。
我们和他们,针对某些事情“聊得来”,比如有共同经历、有高度共鸣、兴趣喜好相似。
可一旦换话题,气氛一下就掉下来了,双方都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这么想、这么做。
从“聊得来”到“没话说”,是哪里出问题了呢?
心理学家梁明霞认为,成年人交心的友谊更注重一致性。
![图片[4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c9ddd28c4ded2c6e7cb36c91c7764fbf.png)
两人在同一个月份出生,有同样的家庭情况,喜欢同样的爱好,连喜欢的咖啡和甜品都是同一家。
这种情况下,我们更容易“志同道合”。
因为更容易把对方看成和自己一样的人,卸下心防,在对方面前展现脆弱和伤口。
但即使和这样的人相处,我们也会有“聊不来”的时候。
这种情况,原因更多在于“社交技巧”和“认知偏差”。
比如,人与人之间存在知识诅咒(curse of knowledge):我们常常忘记别人并不知道我们知道的信息,并低估学习这些信息的难度。
因此,我们无法就某个话题,和比我们知晓更少的人进行有效沟通。
就像谈论婚姻,一方从小接触的信息都是“女人就该结婚生子”,认为婚姻能带给女人幸福;
而另一方从小接触的信息都是“女人要活出自己”,就会不甘示弱地认为“单身即自由”。
这种情况下,两人就容易“聊不来”。
“聊得来”的关系,如果充满冲突,最终会以“聊不来”告终。
![图片[5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fc96ada51f2b76db45aef84048d3aa3b.png)
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用一个方法来保持良好关系:降低期待。
期待不一定是合理的,尤其是“我要遇上对的人”这类模糊的期待。
到底什么是对、是好、是心心相印,我们其实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。
如果标准不够清晰明确,人就会纠结于“要不要和某人保持交往”,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然而,没有人能够持续不断地满足另一个人。
研究发现:成年人的生活需要取舍才能得到满足。
选择安稳,还是选择愉悦?选择享乐,还是选择意义?
比如文首那位朋友,我虽然和她有些话题聊不到一起,但可以舍弃这些话题,换一个人去聊;
只和她聊能聊到一起的话题,有取舍地交往。
这样一来,关系虽然无法深入,但能够维持比较好的水平,也省去很多纠结的心力了。
电影《阿凡达》中有一句话:i see you。
在阿凡达星球,这句话的意思是:直达灵魂深处的看见。
第三个层次的社交,就建立在“i see you”的基础上。
![图片[6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fd9ae50cdf1074b323d03782819f8384.png)
美剧《双姝》中,女警察追捕连环杀手,却在过程中看见对方的灵魂,和自己竟然那么相似。
越追捕,她越感到自己被对方吸引。
现实生活中,我们很少能如此紧密地追逐一个人,大多只是浅聊一下,但依然会产生这种直抵灵魂的吸引。
就像我们参加聚会,感觉某个人很不错,但又说不清哪里好,其实就是一种不假思索的“看见”。
认识一段时间后,你们惊讶地发现:
两人竟然来自同一个地方,出生于同一个月份,甚至有着同一份经历。
“看见”如同引力,让我们捕捉到两人灵魂契合的部分。
而达到这个层次的关系,需要同时满足外部和内部条件:
首先是外部条件。
《心理学前沿》提到:人格特质更相似的人,会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联系感。
比如一个开明前卫的人,面对一个传统女性和一名前卫女性,就会更容易觉得“后者更懂我”,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后者。
![图片[7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b326320c0ba08f236e3564d4b2190f6a.png)
其次是内部条件。
研究发现,人格更灵活的人,价值观会被外界撼动,但这种波动会带来完整看待事物的角度,不拘泥于单一标准更加灵活变通。
比如,你认为不结婚是对的,而有人告诉你,她很享受生二胎的幸福。
你倾听之后“刷新了三观”。这种刷新并没有带来反感排斥,而是让你眼界更加开阔。
“这世上原来还有人会这样想”、“我想她其实也是对的”、“我可以表示一下认可。”
产生这些想法的人,内在更加通透,既可以向内照亮自己,也可以向外看见别人。
“过把瘾就散”,是最浅、最不牢固的关系。
但可以满足扩展人脉、排遣寂寞的需求;
“我们聊得来”,是深度和牢固度中等的关系。
可以扩展视野和格局,也可以帮我们筛选适合成为真正朋友的人;
“我看见你”,是最有深度、最牢固的关系。
一旦我们可以与对方彼此看见,便会感受到心与心的情感链接。
这种链接可以给人力量、满足和自信。
尽管这三层关系,是层层递进的。
但我们不必过分追求深度关系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、选择。
![图片[8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a62fbf0b615beb36e3b73c32068d270c.png)
处在最纠结的中间层次时,我们可以参考以下交友原则:
A.管理好期待。
比如,我有个发小,尽管和我三观不合。
但她学考古的,每次总会讲一些有趣的考古现场,我听得津津有味。
而她也乐于科普。
那么下一次,可以两个人试着约约历史博物馆这类的地方。
创造属于两人的聊天场景。
B.观点相左,尽量不要说服对方。
可以抱着这种想法:“说不定对方是对的呢?”
抱着好奇心,问问对方,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。
当然也可以转移话题,求同存异。
又或者你和对方讲了一件事,对方完全无法表达共情,反而转移话题去别的地方。
这种情况,很多人可能会失望甚至愤怒。
其实倒也不必,直接给对方判“死刑”,和对方直接断联。
多专注于那些那些共同经历,共同特征。
![图片[9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e05377afc2743bd00da3aeec60792524.png)
哪些是你们聊得欢的,哪些是让你们快乐的经历。
要知道,再好的关系中,也会有不愉快,难受的地方。
学会探索优质体验,才是核心。
![图片[10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9e632646fe81c7e5ba7f0a3cca807860.png)
END
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心理咨询的作用,并且通过心理咨询获得帮助,壹点灵针对新用户不定期推出心理咨询计划。扫描下方二维码,了解详情↓,同时可以领取测量表哦~
![图片[11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87f39f5be1ebb8bf430e640ed46a1647.jpg)
![图片[12]-不容易被关系伤害的人,都很会这4个字-自遇智库](https://www.xiahuo.net/wp-content/uploads/2023/08/wxsync-2023-08-d135f935e5866ae706a6d3ef47ade00d.jpg)
点分享
点收藏
点点赞
点在看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壹点灵心理
暂无评论内容